Sunday, December 27, 2020

2020-12-20 新股市場/聖誕市道

<新股市場>
雖然疫情打擊本港經濟,但卻無礙新股市場,有統計今年的新股集資總額超過500億美元,為2011年以來最活躍的一年,僅次於美國納斯達克市場,而新一年的新股市場又會如何呢?
記者:王晞晴

<聖誕市道>
聖誕節又快到,但碰著疫情未見緩和,防疫措施又收緊,今年消費市場表現如何呢?原來疫情關係,少人外出,本地聖誕樹銷情反而更佳,但整體消費市道而言,則未許樂觀。
記者:廖家俊

Saturday, December 19, 2020

2020-12-13 逆境求存/兼職工

<逆境求存>
政府的保就業計劃已於11月底結束,再加上剛剛再收緊防疫措施,本港經濟再受重擊,企業面對逆境時應該怎樣面對呢?會否出現另一波結業、裁員潮呢?又若員工不幸被裁,應如何自處呢?
記者:黃珊

<兼職工>
在疫情之下,本港就業市場結構已出現轉變。企業面對防疫措施的不斷改變,不少已削減長工職位,改以兼職取代,這趨勢會持續多久呢?又會否成為未來市場新形態?
記者:廖家俊

Wednesday, December 9, 2020

2020-12-06 口罩工廠/植物肉

<口罩工廠>
香港由疫情爆發高峰期的「一罩難求」,到如今隨處可買,業內人士估計目前本地口罩廠逾200家,積存口罩超過7,000萬個,不少口罩廠已關掉部分生產線,業界如何爭扎求存呢?
記者:王晞晴

<植物肉>
早十年開始在外國興起的植物肉,近年熱湧至本港,當中更有本地商家加入市場,還有不少食肆陸續推出植物肉餐牌,究竟植物肉市場的發展潛力有多大呢?
記者:黃珊

Tuesday, December 1, 2020

2020-11-29 樓市前景/本地影業

<樓市前景>
《施政報告》提到已覓得330公頃土地,用於未來10年興建31.6萬個公營房屋;又提到會加緊落實北環線鐵路項目,並在附近物色到約90公頃土地建屋,這些政策對樓市有何影響呢?
記者:黃珊

<本地影業>
一度風光的港產電影,曾佔本地八成票房,但回歸廿年來佔比一直下跌,目前只有一成多佔有率。有分析認為電影從大銀幕轉向小銀幕,或許是本地影業的出路,究竟本地影業應何去何從呢?
記者:黃珊

Saturday, November 28, 2020

2020-11-22 藍籌變遷/網上展覽會

<藍籌變遷>
恒生指數公司最近公布,將加入百威亞太、安踏體育及美團為恒指成份股,並剔出太古,又一英資公司被踢走,而成份股數目由50隻增至52隻。究竟這些變動,對投資市場有何影響呢?
記者:廖家俊

<網上展覽會>
疫情之下,不少實體經濟活動大受影響,當中不少展覽會,就要搬至網上舉行,而參展商反應尚算積極,他們部分更預期,或許五年後,網上展覽會可能會成為主流,原因為何?
記者:王晞晴

Tuesday, November 17, 2020

2020-11-15 資金換馬/寵物保健市場

<資金換馬>
隨著預防新冠肺炎疫苗被研發成功,加上內地開始加強網上經濟活動的監管,一眾新經濟股從周二開始急挫,取而代之是傳統經濟股份冒起,究竟這個調整期會持續多久?新經濟股前景如何?
記者:廖家俊

<寵物保健市場>
在現今少子化的社會,寵物越來越受寵,寵物保健品市場也備受看好。有市場調研機構更估計,市場規模會由去年的6.4億美元,增至2027年的10.5億美元。這市場在本港的發展又如何呢?
記者:陳至君

Wednesday, November 11, 2020

2020-11-08 螞蟻失足/小巴何價?

<螞蟻失足>
破凍資額及認購人數最多紀錄的螞蟻集團,掛牌前兩天,突然遭上海交易所煞停上市計劃,連帶H股上市進程也暫緩,單計本港認購者的利息損失,就以億元計,究竟當中涉及甚麼原因?
記者:王晞晴

<小巴何價?>
公共小巴牌價由七年前的逾700萬元,跌至今年不足200萬元,不少持牌人損失慘重,但近年有年青人引入應用程式,試圖帶小巴業出困境,做法能否成功?又小巴牌價見底與否?
記者:黃珊

Thursday, November 5, 2020

2020-11-01 美國大選/放寬按保一周年

<美國大選>
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3日正式舉行,兩位主要候選人包括爭取連任的特朗普,以及挑戰者拜登競爭激烈,兩人對內、對外政策都有不同,究竟選舉結果,對國際甚至環球經濟有何影響呢?
記者:李慧怡

<放寬按保一周年>
上年度的施政報告宣布放寬首置人士按揭保險樓價上限,至今政策推行逾一年,期間二手交投回升,一手買賣就見更多買家選用「建築期付款」方案,究竟這政策對樓市影響是好是壞呢?
記者:廖家俊

Tuesday, October 27, 2020

2020-10-25 國泰裁員救亡/本地遊

<國泰裁員救亡>
受疫情嚴重打擊,國際航空交通幾近停頓,國泰航空為了救亡,宣布結束國泰港龍,同時會削減約8,500個職位,佔集團總職位近兩成半,這些措施能否幫助國泰走出谷底呢?
記者:王晞晴

<本地遊>
雖然政府放寬本地遊旅行團的人數限制至30人,又已與新加坡簽訂「旅遊氣泡」協議,但訪港旅客大幅減少逾九成九,依靠本地遊能否幫助業界求存呢?又有公司籌辦虛擬旅行團,反應又如何?
記者:王晞晴

Tuesday, October 20, 2020

2020-10-18 手機股/科技農業

<手機股>
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值超過4,000億美元,發展潛力仍大。近日又有新5G手機推出,多隻手機概念股一度被炒高,究竟這類股份的投資價值是否已被反映?後市又會怎樣呢?
記者:黃珊

<科技農業>
說起農業,似乎與本港風馬牛不相及,原來近年務農者趨年青化。隨著農業科技化,水耕及垂直耕種等技術越見成熟,加上環保意識越強,吸引不少年青人務農,這行業發展前景如何呢?
記者:陳至君

Monday, October 19, 2020

2020-10-11 通脹掛鈎票據/遊艇市場

<通脹掛鈎票據>
政府計劃發售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(iBond 2020),今批保證年回息率不少於2%,較以往高,但同時香港已連續兩個月出現通縮,究竟今批iBond是否如往常吸引,還是有其他更好選擇呢?
記者:王晞晴

<遊艇市場>
香港的遊艇市場曾經風光,以往不時舉行的遊艇展覽反應也見理想,但由於香港遊艇泊位有限,窒礙了遊艇交投,部分業界轉型遊艇管理,共享遊艇計劃也相應出現,究竟這市場前景如何?
記者:陳至君

2020-10-04 第四季投資展望/數據中心發展

<第四季投資展望>
今年經歷美元創3年高、期油負值及金價歷史新高,足見過去大半年,市場高低起伏,再加上中美角力持續,香港已成為磨心,第四季還有美國總統大選,投資市場應如何部署呢?
記者:李慧怡

<數據中心發展>
隨著電子產品愈見普及,加上雲端服務盛行,市場對數據中心需求越來越大,但本港撥作數據中心土地一直不足,對人才也相當渴求,究竟這行業的發展潛力如何?
記者:李慧怡

2020-09-27 中秋市道/物流發展

<中秋市道>
今年中秋節適逢國慶日,更難得是接連周四、周五,不少市民可享受連續四天假期,加上第三波疫情放緩,不少商戶對這個較長假期寄予厚望,他們怎樣把握這大好商機呢?
記者:張駿芬

<物流發展>
物流業與貿易業是本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,但前者卻一直被港府乏視,缺地、缺人成為行業發展的障礙,有智庫機構建議政府應增加撥備作物流發展,亦有學者建議要重質輕量,究竟前路怎走?
記者:陳至君

2020-09-20 晶片禁令/疫下電競

<晶片禁令>
由本月15日開始,由美國發出針對華為的半導體禁令已生效,更有消息指另一中資企業中芯國際,將成為被制裁之列,究竟有關禁令影響有多大,相關股份的投資策略又應如何?
記者:王晞晴

<疫下電競>
疫情之下,市民多留在家中,以至全球包括香港在內,電玩產品的銷情都勝以往,手遊或網遊的「課金」額也較之前錄得增長。然而,受到港府支持的電競業未見受惠,為何這樣呢?
記者:李慧怡

2020-09-13 電動車/健康飲食市場

<電動車>
電動車技術越見成熟,在全球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。但以本港為例,即使近10年電動車數量增加逾200倍,佔比仍不足3%,只是今年以來電動車股股價暴升,究竟這類股份前景如何?
記者:張駿芬、王晞晴

<健康飲食市場>
香港人越來越注重健康,從近年運動文化的興起可見一斑。這股風潮甚至吹至飲食市場,有餐廳推出健康飲食餐單,甚受市場歡迎;亦有專門提供健康飲食的食肆出現,究竟這市場發展潛力如何呢?
記者:陳至君

Sunday, October 18, 2020

2020-09-06 樓市前景/財政壓力

<樓市前景>
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新公布的7月樓價指數,連升兩個月後下跌,而近期市場又出現不少二手「劈價」沽貨,甚至「撻訂」個案,是否一個樓市警號呢?後市發展如何呢?
記者:張駿芬、王晞晴

<財政壓力>
新公布的5至7月失業率雖然輕微回落至6.1%,但仍然是近年高位,有調查更發現,多了港人諮詢財務公司尋求協助,某程度反映港人財務壓力增加,究竟有何方法減壓呢?
記者:李慧怡

2020-08-30 通縮重臨?/基因市場

<通縮重臨?>
據政府公布,香港七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跌2.3%,即使剔除政府紓困措施影響,基本通脹率亦只有0.2%,反映本港或將步入通縮,究竟通縮對我們生活有多大影響?又應該如何面對?
記者:張駿芬、王晞晴

<基因市場>
基因檢測服務在外國市場,已經變得普及化,而這種服務近年殺入本地零售市場,最平不用千元就可以使用,有用作檢測患病風險或兒童發展潛力,究竟這些服務可信性有多大?未來的市場潛力又如何呢?
記者:陳至君

2020-08-23 香港製造/商廈市場

<香港製造>
美國海關宣布,由九月二十五日開始,從香港進口的貨品必須標示為「中國製造」,「香港製造」不再,以配合早前取消香港特殊待遇的政策。港府回應是影響輕微,但實際情況是否如此?
記者:張駿芬、王晞晴、李慧怡

<商廈市場>
香港近一年受到社會運動、政治紛爭及疫情打擊,截至今年六月底,核心商業區寫字樓空置率上升至百分之五點五,中環的寫字樓空置率更創逾十二年高位,究竟未來的本地商廈市場如何?
記者:李慧怡

Tuesday, August 18, 2020

2020-08-16 淨網行動/疫下拍賣

<淨網行動>
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行政命令,在九月十五日之後,禁企業及個人與TikTok及WeChat的母公司及附屬公司進行交易,對中資科網企業有多大影響?又會否打擊中資企業「走出去」的策略呢?
記者:陳至君

<疫下拍賣>
受到疫情影響,今年春季拍賣會,延至七月才舉行,且場地可容納人數也較前少,所以拍賣行同時連線多國進行網上拍賣,但總成交額仍較去年有所下跌,這是否收藏家執平貨的機會呢?
記者:王晞晴

2020-08-09 迷失滙控/商舖市道

<迷失滙控>
滙豐控股公布第二季度業績遜預期,股價近日更跌穿二零零九年「金融海嘯」時的低位三十三元。當年的滙控股價還能很快反彈,但今天該公司面對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不同,能否盡快翻身呢?
記者:張駿芬、王晞晴

<商舖市道>
疫情之下,以往的旺區,今天吉舖處處,小商戶難以維生,其實商舖業主同樣面對不少壓力,究竟市道何時復蘇?又有人希望趁租金低廉,逆市創業,如今是否一個好時機?
記者:張駿芬、王晞晴、李慧怡

2020-08-02 黃金時代/電子支付

<黃金時代>
單計上半年,黃金價升勢原來跑贏不少資產,例如不少地方的股市、債市及貨幣,期間累升幅度近一成七,至近日更屢創歷史新高,究竟這次升勢是否還可延續?又是那些原因促使今次升勢呢?
記者:王晞晴

<電子支付>
香港的電子支付曾經發展得比人快,大家已習慣使用信用卡、拍卡式支付,甚至網上轉數,其實近年不少地方的電子支付方式越見多元化,香港早已被趕過去,至近年才急起直追,情況如何呢?
記者:陳至君

Friday, July 31, 2020

2020-07-26 澳門再出發/回收業前景

<澳門再出發>
澳門由7月15日起,放寬內地關口防疫措施,內地居民往返澳門不用隔離,澳門的旅遊業、酒店及博彩業各界,已準備迎接經濟重啟,他們的部署如何?又澳門概念股的前景又會否好轉?
記者:張駿芬

<回收業前景>
在缺乏政策支持,以及市民環保意識欠強烈,本港多年來,少有成功的回收企業。隨著市民的環保意識增加,加上企業的適應力提高,近年有小部分回收企業的發展越見順利,究竟回收業前景如何?
記者:陳至君

2020-07-19 科技泡沫?/職場起跑線

<科技泡沫?>
美國有「FANNG」新經濟股領頭,香港也有「ATMX」,即是阿里巴巴、騰訊、美團點評及小米,這幾隻股份今年以來已累積不少升幅,但踏入七月後,升勢更凌厲,部分升幅曾逾三成,原因為何?
記者:李慧怡

<職場起跑線>
回看二零零一至零三年,香港經濟受科網股泡沫爆破,以及「沙士」打擊,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大幅下挫,要三、四年後才回升至以往水平,今年經濟疲弱,畢業生的薪酬前景又如何呢?
記者:李慧怡

Friday, July 17, 2020

2020-07-12 虛擬銀行/智慧建造

<虛擬銀行>
金融管理局去年發出8個虛擬銀行牌照,有2家已正式開業,其餘大部分也已進入試業階段,對本地銀行業會帶來幾大衝擊呢?又虛擬銀行服務,與現有傳統銀行的電子銀行服務,又有何分別呢?
記者:丘紫薇

<智慧建造>
近年各行各業都陸續數碼化,建造業也不例外,不論從起草圖、畫則,至工地上的施工,已引入不少數碼科技,究竟對行業的幫助有幾大呢?真的可以提升效率及降低意外率?
記者:王晞晴

Thursday, July 9, 2020

2020-07-05 大灣區理財通/銀齡市場

<大灣區理財通>
繼內地與本港股市互聯互通及債券通以後,中央將推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,讓區內市民可投資區內的認可理財產品,金融界對此表示歡迎,但究竟對本港經濟有多大刺激呢?
記者:王晞晴、李慧怡

<銀齡市場>
據政府統計處預計,在不足二十年內,本港65歲人口會增長近一倍,有見銀齡市場越發龐大,不少商家已積極發展相關產品及服務,部分更研發包括機械人等科技產品,以把握銀髮族商機。
記者:張駿芬

2020-06-28 一萬元經濟圈/下半年投資展望

<一萬元經濟圈>
政府向全港每名合資格市民派發一萬元現金,最快七月八日派發。在申請「派錢」時,銀行已爭相搶奪,當這總額逾七百億元的資金面世時,商家們如何把握?對本港經濟的刺激又有多大作用呢?
記者:陳至君

<下半年投資展望>
投資市場上半年受到中美爭拗及新冠肺炎疫情打擊,大幅波動,當中美國期油更一度跌至負數,金價就上升逾一成,股市則在六月收復不少失地,下半年應該如何部署呢?
記者:張駿芬

Friday, June 26, 2020

2020-06-21 李小加專訪/新零售模式

<李小加專訪>
踏入上市二十周年,港交所今年迎來多家美國掛牌的中國概念股回歸潮,又獲MSCI授權,將推出一系列MSCI期貨及期權產品,公司前景如何?節目請來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談談。
主持:劉雅文

<新零售模式>
本港零售市場疲弱,促使不少零售商應用新科技,例如活用零端服務,希望提升銷售額同時,可以降低生產成本。這套透過數碼轉型的新零售模式,究竟成效如何呢?
記者:王晞晴

2020-06-14 國泰救亡/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

<國泰救亡>
國泰航空受到疫情打擊,港府動用土地基金救助,涉及共273億元,是港府首次直接投資私人企業,這做法會否開壞先例?又國泰同時需要供股籌集資金,作為公司小股東,應否參與供股呢?
記者:陳至君、李慧怡

<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>
政府透過按揭證券公司推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,旨在援助中小企渡過難關,計劃推出至今已個多月,對中小企幫助有多大呢?貸款計畫的風險由政府承擔,壞帳風險如何?
記者:李慧怡

2020-06-07 網易上市/5G起動

<網易上市>
內地第二大遊戲開發商網易,將從美國回流至香港作第二上市,因應美國對這類中國概念股的限制越來越多,市場料有大批中國概念股會回流本港,對本地新股市場有何影響?又這類股份值得投資嗎?
記者:王晞晴、張駿芬

<5G起動>
本港已有電訊商推出5G服務,收費較4G只是稍高,但究竟5G除了上網速度較快外,還有甚麼經濟效益呢?又鋪設網絡需時,目前的網絡覆蓋率是否足夠?應否及早轉用5G服務?
記者:陳至君

2020-05-31 香港前途/醫療科技

<香港前途>
內地制定《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》,美國政府明言會有回應措施,包括制裁部分中港人士,以及可能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,究竟對香港影響有多大呢?是否會對港元地位有影響?本地樓市又將如何?
記者:李慧怡、王晞晴

<醫療科技>
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廣大經濟帶來重大打擊,但同時造就一系列科技業得以加快發展,醫療科技就是其一。而香港的醫療科技業也受惠於這次疫情,發展較前快。至於一眾醫療股前景又如何?
記者:張駿芬

2020-05-24 中美金融戰/虛擬保險

<中美金融戰>
一場新冠肺炎,再拉開中美兩國距離,美國意圖再挑起貿易戰,擬增中國貨關稅之餘,更已發起金融戰,包括擬限制美國基金投資中國概念股等,究竟中國如何應對呢?對香港而言孰喜孰憂?
記者:李慧怡、陳至君

<虛擬保險>
香港雖然大力推展金融科技好幾年,但其實在很多層面仍然落後,當中虛擬保險業就到去年才出現,究竟其與傳統保險業務有何分別?對投保人而言,虛擬保險的出現,又有甚麼好處呢?
記者:陳至君

2020-05-17 海洋公園末路?/債市前景

<海洋公園末路?>
已連續虧損四年的海洋公園,新近向政府尋求注資五十四億元,否則會在六月結業。究竟海洋公園為何落得如此境地?政府繼續注資,能否起死回生?還是應該把公園用地轉作其他用途,如興建住宅?
記者:王晞晴、李慧怡

<債市前景>
不少較保守的投資者或退休人士,都喜歡投資債券,特別是政府債券更受青睞,但隨著經濟轉差,不少內地的地方政府債券都出現違約情況,有專家認為類似情況會越見惡化。
記者:丘紫薇

Wednesday, May 13, 2020

2020-05-10 五窮月?/婚嫁市場

<五窮月?>
投資市場上的傳統智慧有「五窮六絕七翻身」之說,適逢五月首個交易日,恒生指數就跌逾千點,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威脅與中國打貿易戰,而港股其實從低位,最多反彈了一成七,後市應如何部署呢?
記者:張駿芬、陳至君

<婚嫁市場>
今年是農曆傳統「雙春兼閏月」,婚嫁業者原本預期生意會有顯著增長,但遇上世紀疫情,不少新人要押後婚禮,就算如期結婚,規模都大減,開支相對下調,行內人士如何面對這次困境呢?
記者:李慧怡

Thursday, May 7, 2020

2020-05-03 恒指再進化/教育科技興起

<恒指再進化>
因應「同股不同權」股份越來越受投資者歡迎,恒指服務公司今年一月,曾就納入「同股不同權」股份為恒指成份股進行諮詢,預計本月公布結果。究竟納入這類股份為成份股,對港股走勢有何影響呢?
記者:李慧怡、王晞晴

<教育科技興起>
本港學生已停課近三個月,預計最快本月尾才復課。期間為了停課不停學,大部分學校都利用不同軟件進行網上教學,加速了近年興起的教育科技業發展。究竟香港的科技業發展潛力有多大呢?
記者:張駿芬

Sunday, May 3, 2020

2020-04-26 期油負數年代/油公司加快減慢?

<期油負數年代>
美國期油創紀錄的一度跌至負數,拖累環球金融市場跟隨下跌。究竟負油價是甚麼概念?莫非真的買入原油反而有錢收?期油跌至負數,真的只是新冠肺炎引來需求下跌,還有否其他原因呢?
記者:李慧怡、王晞晴

<油公司加快減慢?>
作為香港駕駛人士,應該會經常埋怨汽油價格高昂,尤其相比鄰近區域。有統計發現,香港汽油價格確實冠絕全球。而在油價下跌時,油公司更經常被批評加快減慢,究竟香港汽油價為何如此昂貴?
記者:陳至君

2020-04-19 財政司司長專訪

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全球經濟,香港作為對外形經濟,自是首當其衝,如二月的失業率已升至九年高位,政府因而推出約二千九百億元的救市措施。節目請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,闡釋政府的救市政策,以及如何協助企業及市民解困?另市民何時可取得政府派發的一萬元,亦是關注所在。

樓市政策方面,隨著樓價從高位回落,市場不時出現「解辣」聲音,希望政府能逐步撤銷早年針對樓市的一系列措施,而政府又有否時間表,或是會待樓價跌至某一水平、負資產個案升至一定數字,才會撤銷「辣招」?司長亦會有所交待。

Saturday, April 18, 2020

2020-04-12 首季新股市場/家居辦工

<首季新股市場>
全球經濟受到疫症影響面臨衰退,連熱鬧的新股市場都不復見。雖然今年首季上市宗數沒有減少,但缺乏大型新股下,集資額下跌逾三成,如果疫情未能受控,香港今年能否蟬聯全球新股集資額冠軍頗成疑問。
記者:李慧怡

<家居辦工>
過往不少公司都有計劃數碼轉型,但各有原因下,令數碼化一直未有大規模進行。這次疫情反而逼使更多企業數碼化,進行更多無紙化運作及遙距管理,有企業認為營運效率比之前更高,正是轉危為機的例證。
記者:李慧怡

Sunday, April 12, 2020

2020-04-05 滙豐不派息/疫症下的外賣市場

<滙豐不派息>
滙豐控股因應英倫銀行的要求,宣布取消派發2019年第四次股息,年底前亦不會派息或回購股份,對很多持股收息的投資者來說固然是壞消息,其實面對新冠肺炎嚴重打擊經濟,之後滙控能否重新派發高息?
記者:王晞晴、李慧儀、張駿芬

<疫症下的外賣市場>
為了防疫,不少人減少外出及外食,叫外賣的機會增加。食肆面對生意減少,轉攻外賣市場,有餐廳增設到會服務,亦有火鍋店成立自家車隊,提供火鍋外賣服務,希望減低生意損失。
記者:王晞晴

2020-03-29 疫症下的樓市/美元天下

<疫症下的樓市>
新冠肺炎肆虐,全球經濟大受打擊,但近日本港二手樓市交投有上升,連新公布的樓市指數都有反彈,不過面對經濟下滑,失業率上升,有部分銀行亦收緊按揭,樓市後市的走向是怎樣呢?
記者:陳至君、朱銘茵

<美元天下>
美國大幅度減息兼重推量化寬鬆措施,反映美元匯價強弱的美匯指數,更一度升穿一百水平,美元轉強的勢頭會否持續?而中國疫情相對受控,人民幣會否有機會上升呢?
記者:張駿芬

Saturday, March 28, 2020

2020-03-22 股市過山車/從口罩看供應鏈

<股市過山車>
新冠肺炎疫情繼續擴散,各國政府及央行紛紛減息,為市場注入流動性,但環球股市仍然大幅波動,美股再大跌近三千點,創下八七股災以來最大跌幅,市場分析認為,這次面對的經濟危機,不是單靠放水減息便可救市,可以用什麼財政政策呢?
記者:朱銘茵

<從口罩看供應鏈>
過去個多月市面「一罩難求」,市場上不少人希望在本地生產口罩,解決燃眉之急。到底口罩短缺原因為何?想加入本地生產市場又有甚麼困難?
記者:陳穎儀

2020-03-15 油價與後市/疫症下的在家經濟

<油價與後市>
產油國之間發動價格戰,觸發油價急跌三成,一度使美股下跌超過二千點,之後又大幅反彈。如果油價持續低企,加上新型肺炎的衝擊,環球經濟下滑的壓力會否更大?港股未有跟隨大跌,後市會否未至於太淡?是否入市低吸的時機呢?
記者:陳穎儀、朱銘茵

<疫症下的在家經濟>
新型肺炎疫情未有緩和跡象,市民減少外出連購物都在網上進行,網上交易量連帶線上支付平台的使用量亦急升,為這些公司帶來甚麼挑戰?這種由在家產生的「宅」經濟,有甚麼股份可以留意?投資的風險是怎樣呢?
記者:簡惠宜

2020-03-08 赤字與開源/初創企業

<赤字與開源>
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,不少人的焦點都落在全民派發一萬元,不過派錢及推出一系列紓困措施,使今年會有財赤,而且經常性開支持續增加,財政司司長明言未來數年都會有財赤,政府可以如何開源呢?
記者:朱銘茵

<初創企業>
在預算案中,財政司司長表明會積極扶持香港初創企業的發展,其實近年香港的初創市場發展不俗,單是去年本港的初創企業,增加超過兩成,未來的初創市場發展及前景是如何呢?
記者:王晞晴

2020-03-01 疫症下的中小企融資/產品授權市場

<疫症下的中小企融資>
中國作為世界工廠,日常生活不少產品都是內地製造。受疫情影響,內地無論是工廠生產,以至交通運輸都要暫停,使不少有投資內地的廠家及企業在現階段,以至是未來幾個月面臨沉重的資金壓力。他們會如何應對這次難關呢?
記者:陳穎儀

<產品授權市場>
近年政府要推動創意產業,早前在香港舉辦年度的授權展,設有香港館,並為業界提供支援計劃,協助公司對商標註冊、傾談授權等有更多認識,亦有香港公司看到內地市場對商品授權的了解增加,有信心北上發展。
記者:朱銘茵、陳至君

2020-02-23 疫症下的股市/低碳約章

<疫症下的股市>
新型肺炎疫情未見緩和,內地多個縣市封城封關,經濟活動幾乎停頓,市場對第一季的經濟增長並不樂觀,中央開始出手救市,人行放水,港股近日走勢回穩,後市是否看得這麼淡呢?
記者:朱銘茵

<低碳約章>
極端天氣對商業運作帶來一定的風險,近年全球商界都開始關注氣候變化問題。有本港商界簽署「低碳約章」制定及落實減碳目標,減碳措施對商界在運營成本和發展業務等方面有何得益?相對外國經驗,香港公司有沒有改善空間?
記者:簡惠宜

2020-02-16 疫症下的保險/零售自救

<疫症下的保險>
隨著疫情持續,多個國家陸續限制香港人入境,或航空公司停飛往來香港航班。如果即將外遊,行程可能受影響,或者去到當地患病,旅遊保險受保嗎?多間保險公司為新型肺炎,推出額外住院現金保障,投保人要留意什麼?
記者:朱銘茵

<零售自救>
本港零售銷售連跌多個月,重創本地零售業,不少中小企開始倒閉,有會計師行預計今年零售市道,會下跌百分之二點五,現在更有疫情的打擊,今年能否逆轉?香港零售商如何自救?業界建議政府推出短期措施,情況是怎樣?
記者:簡惠宜

2020-02-09 疫症下的業績期/放盤新科技

<疫症下的業績期>
新型肺炎疫情持續,除了影響中港兩地經貿往來,連帶三月的業績期都受到影響。上市條例規定,要在年結後的四個月內發布年報。但會計師現時無法返回內地,為有內地業務的上市公司,進行核數,面對業績期的死線,業界向港交所建議延期發布業績。
記者:朱銘茵

<放盤新科技>
放售或出租手上的物業,一般都會去找地產代理行,給地產經紀去找買家,隨著科技發展,有公司就投資開發區塊鏈的地產平台,希望使放盤過程更方便。這些平台大多都以免費做招徠,他們的營利模式是如何?
記者:陳穎儀

2020-02-02 虛擬銀行/數據中心

<虛擬銀行>
去年金管局發出八個虛擬銀行牌照,市場等了又等,到十二月終於有第一間虛擬銀行試業。虛擬銀行提供甚麼服務?傳統銀行近年積極發展網上服務,又如何迎戰呢?
記者:簡永信、周少芳

<數據中心>
香港海底鋪有多條海底電纜,數據傳輸穩定,加上不受大型天災影響,適合發展成為數據中心樞紐,但現有數據中心供應有限,要找合適的地方,面對甚麼挑戰?
記者:陳穎儀

2020-01-26 幾個鼠年/家族辦公室

<幾個鼠年>
送豬迎鼠,今年是金鼠年,金象徵財富,會否代表在鼠年,即使面對市況波動,投資者也能靈活變通呢?我們回顧對上三個鼠年,在股市、樓市及金市的表現,看看有否參考價值?
記者:朱銘茵

<家族辦公室>
隨住亞洲富豪越來越多,不少投資銀行及中小企會為高端客戶提供家族辦公室服務,協助他們整合投資銀行、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等服務。有會計師行估計未來幾年,相關的需求持續上升。這服務包括甚麼?在香港設立家族辦公室有何好處?
記者:簡惠宜

2020-01-19 貿易戰暫緩?/金價升

<貿易戰暫緩?>
中美雙方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,市場視為開打多時的貿易戰,終於可以暫時休戰,有利全球的經濟,不過有分析指出,部分地區例如越南,受惠廠商把生產線遷移該地以避關稅,貿易戰紓緩,可能使其經濟增長告終。
記者:朱銘茵、周少芳

<金價升>
鼠年是雙春兼閏月,是結婚的好年。不過近月國際金價上升,本港飾金早前曾升穿每兩1.7萬港元的大關,對於要買金結婚的人來說,就不是好消息。因應地緣政治因素稍為緩和,以及中美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,金價還會有再上升的空間嗎?
記者:陳穎儀

2020-01-12 市區種植/健身中心

<市區種植>
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,近年越來越多人在天台或者工廈入面種菜,這些「都市農場」經營情況如何?長遠來說,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又有多大幫助?
記者:周少芳、余詩敏

<健身中心>
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,加上香港社會事件未有平息跡象,本港零售銷售連跌十個月,按年更加下跌近兩成四,針對高端和大眾市場的健身中心都分別逆市開業或擴充,甚麼原因呢?健身中心的營運模式近年有何轉變呢?
記者:簡惠宜

Monday, January 6, 2020

2020-01-05 2020投資展望/共享辦公室走下坡?

<2020投資展望>
踏入新一年,環球經濟仍然充滿變數,貿易戰、英國脫歐以及本地社會運動,都影響股市及外匯市場走向,投資者有甚麼需要留意呢?
記者:余詩敏

<共享辦公室走下坡?>
在一九年,本港共享辦公空間營運商撤走據點消息多次傳出。加上共享辦公空間龍頭企業,亦撤回美國的上市申請。市場普遍憂慮共享辦公市場前景。可是亦有營運商把被棄置的據點收歸旗下,對市場抱有信心。到底這個市場正面臨那些挑戰及機遇?
記者:陳穎儀

2019-12-22 靜靜過聖誕/新專利制度

<靜靜過聖誕>
聖誕節向來是零售業的黃金檔期,不過今年面對社會事件未平息及市道轉差,市民消費意欲減低,不少零售商及餐廳,對今年聖誕檔期都不太樂觀。面對這樣的環境,各商家如何應對這股節日冷風呢?
記者:朱銘茵

<新專利制度>
香港在本月十九日正式實施新專利制度,專利申請人可直接在香港提交標準專利申請,不需局限於向三個指定專利當局申請後,返港「再註冊」。新制度下可怎樣增加專利保護的成本效益?有多少公司真正能夠受惠?
記者:簡惠宜

2019-12-15 碼頭自救/共居守得住?

<碼頭自救>
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近年逐漸被鄰近地區追上,本港四間碼頭公司於本年初成立香港海港聯盟,作出多項改革,希望吸引船公司繼續使用本港碼頭服務,聯盟運作半年多,成效如何?
記者:余詩敏

<共居守得住?>
跟不同租客同住同一屋簷這個共居概念,由海外引進香港引入約兩年,目前發展情況如何?
記者:陳穎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