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September 30, 2015

2015-09-27 人民幣與中國經濟/住在深圳(下)

<人民幣與中國經濟>
今年以來內地A股急升狂跌,加上「救市」的方式,拖慢了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。再加多項重要經濟數據,近月表現較市場預期為差,以及八月人民幣突然調整匯價等,都令人擔心中國經濟會否硬著陸。這一集我們綜合了分析員和學者的見解,希望能給投資者一幅較清楚的拼圖,以調整第四季的投資策略。
記者:許美蓮

<住在深圳(下)>
上一集我們已介紹過港人住在深圳的苦與樂。這一集我們會和大家看看,在深圳要買怎樣的樓,才有升值潛力。八月底中央多個部門,宣布取消大部分城市的「限外令」,但有些一線城市例如深圳,暫時仍受制於限外令,即是以個人名義,只能購買一套自住住宅,至於商業性質物業,例如商舖、公寓都不能購買。不過若果以內地公司名義購買,就並無設限。近期再有傳言指限外令會進一步放寬以支持樓市。對香港買家有沒有幫助?
記者:余詩敏

Sunday, September 27, 2015

2015-09-20 A股熔斷機制/住在深圳

<A股熔斷機制>
為了穩定A股投資者信心,上交所、深交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宣布,在現有漲跌停板制度之上,引入指數熔斷機制,並進行諮詢,建議三大交易所以滬深300指數作為基準,若指數單日升或跌超過百分之5及7,便要停市半小時或全日停市。

其實海外市場同樣設有熔斷機制。一般是針對日益流行的「高頻交易」,當一些不尋常的情況例如機器出錯,導致股市突然急跌,此機制有助防止情況發生,維持股市穩定。但對新興市場(A股市場)來說,未必奏效。以美國為例,熔斷機制分三級,第一、二級分別是,當標普500指數下跌7%或13%,會停市15分鐘,若下跌20%,便會全日停市。

有人評論熔斷機制為「飲鴆止渴」,但亦有意見認為有助穩定市場信心。究竟這個機制詳情如何?
記者:周少芳

<住在深圳>
香港樓價再創新高,想上車不知要等多久,隨著交通網絡發展,有人開始香港上班、深圳生活。深圳樓價走勢如何?哪些地區環境較好?生活費用如何?最近的A股股災和內地經濟增長放緩,對選擇在深圳置業生活有沒有影響?
記者:余詩敏

Wednesday, September 16, 2015

2015-09-13 「真係加息點算好?」/ 美味生意:社交聚餐

<「真係加息點算好?」>
美國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,將於九月十六及十七舉行議息會議。這個議息會議是市場焦點,因為綜合市場意見,加息機會是五五之比。自從零七年次按危機之後,美國實行超低利率挽救經濟,聯儲局主席耶倫年前已暗示,今年內會令利率正常化。若果真的加息,對股市、樓市、外幣市場有何影響?
記者:朱銘茵

<美味生意:社交聚餐>
互聯網及社交媒體流行,帶動「共享經濟」。歐、美流行的「社交聚餐」可說是其中之一,原意是讓遊客可以透過社交網站,在當地家庭付費吃一頓地道的晚餐,社交網站也收取一定費用。這股潮流流入香港,有住家和私房菜餐館都曾使用相關平台。不過當中可能涉及是否符合監管要求的問題。
記者:楊千瑩 / 陳瑞軒

Wednesday, September 9, 2015

2015-09-06 樓市在轉角嗎?/福食

<樓市在轉角嗎?>
樓市受利息、供應量、需求量、樓價預期、失業率、經濟表現等影響。各種因素,環環緊扣,互為影響。近日環球股市大波動雖似過去,但走勢甚為詭異,好淡爭持。發展商賣樓也不手軟,繼續推售,但價不減,成交有個別例子放慢下來,現在是否真正樓市轉角位?
記者:許健星

<福食>
傳統海味店、食肆,由於自設廚房,一般都有為員工提供膳食的福利,稱為「福食」。其實「包伙食」這個行業隨著快餐流行,入行人數減少,已漸漸式微。但香港人越來越注意健康,而且吃一頓「屋企飯」又似乎變得很奢侈,提供「福食」這個行業有沒有發展前景?
記者:楊千瑩

Tuesday, September 1, 2015

2015-08-30 A股災後一月:A股股災到環球股災/電子支付

<A股災後一月:A股股災到環球股災>
滬港通通車九個月,兩地的交投其實不算太活躍。而在七月A股股災後,年初總理提到的「滬港通之後應有深港通」,步伐相信暫時會慢下來。

但是本港有七成半以上的上市公司,都是以內地為主要業務基地,兩地關連只會越來越密切。本地投資者如何適應這種新文化?

七月A股股災彷彿是近期各地經濟壞消息的一個觸發點。人民幣貶值、新興市場貨幣接連下試十多年來低位、商品價格下挫,甚至美股都曾試過一度下跌超過一千點,環球投資前景令人擔心。資深股評人、著名價值投資基金經理以及受年輕人歡迎的投資班導師,對即市、後市有甚麼看法?
記者:許美蓮 / 蔡曉澄

<電子支付>
最近,香港各大電訊商都開始爭奪這個市場,相繼推出電子支付平台服務。其實NFC技術存在已久,早年亦已經開始應用在零售支付的層面,但一直沒有很大誘因令使用普及。今次本地電訊商轉型攻佔電子支付市場,是否可以成功吸引商戶及消費者使用?另外,在保安、條例監管上,又如何保障消費者呢?
記者:周少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