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25, 2018

2018-12-23 日本最大ipo/燈光燦爛

<日本最大ipo>
到日本旅行,手機網絡很多時都會轉為Softbank軟銀。這家公司十二月十九日將會在東京證交所上市,以派息比例高吸引了日本民眾的注意,而且會成為日本歷來最大的IPO。
記者 : 許健星

<燈光燦爛>
聖誕臨近,城市周圍,無論室外或室外,都亮起璀璨的燈飾。商家希望在聖誕消費檔期,盡量吸引人流,刺激消費。近年因為技術進步,光影藝術都出現了變化。
記者 : 周少芳

2018-12-16 教健身創業/萬國郵聯

<教健身創業>
有調查發現,本港市民每月會花費大約1500元在健身方面。近年很多專業人士,紛紛加入私人教練行列,更有創辦小型健身室或瑜伽教室,而且發展不錯。
記者:鄧潔瑩

<萬國郵聯>
中美貿易戰況時冷時熱,除了互徵關稅之外,限制對方的商業活動,同樣是策略的一種。早前美國宣布退出萬國郵聯,某程度上都可說是貿易戰的一個延續。
記者:周少芳

Sunday, December 9, 2018

2018-12-09 聖誕歷奇/科創板與A股

<聖誕歷奇>
香港人喜歡去外地旅行,頻密程度在國際上可能「名列前茅」。有旅遊平台推出「驚喜」行程計劃,希望搞搞新意思。
記者:朱銘茵

<科創板與A股>
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「科創板」,並試行註冊制。究竟對A股市場有何影響?
記者:許健星

Tuesday, December 4, 2018

2018-12-02 建構中環/貿易戰下的物流業

<建構中環>
中環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、國際城市的地標。這一集我們會透過介紹中環一些著名大廈的建築故事,和大家看看香港經濟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。
記者:余詩敏

<貿易戰下的物流業>
內地工資成本上漲,加上貿易戰陰霾,令中國廠商加快向東南亞遷移,為一些佈局亞洲地區的物流公司,帶來甚麼另類的生意?
記者:周少芳

Monday, November 26, 2018

2018-11-25 畢業三寶/參加創科展

<畢業三寶>
十一月不少大學都舉行畢業禮,近年市場流行送「畢業三寶」,即是鮮花、毛公仔和氣球給畢業生,造就了多大商機?
記者:鄧潔瑩

<參加創科展>
參加創科展覽展示自己的產品,吸引投資者或者其他同業注意,是初創企業發展的必經過程。但如何把企業包裝才可以成功「推售」,也衍生了一門生意。
記者:陳穎儀

Wednesday, November 21, 2018

2018-11-18 樓市跌幾多?/騰訊季績/跨境匯款

<樓市跌幾多?>
近期樓市不斷傳出減價,甚至劈價求售的消息,究竟樓市多年升浪,是否已結束?
記者:許健星

<騰訊季績>
由歷史新高四百七十元左右開始,股王騰訊已回調四成多。季度業績出爐,小股東應該怎樣理解?
記者:朱銘茵

<跨境匯款>
以往把資金從一個地方,轉移去另一個地方,大多數都會以匯款型式經銀行進行。收費貴而且對方未能即時收款。金融科技普及如何改變這個情況?
記者:周少芳

Sunday, November 11, 2018

2018-11-11 雙十一/「黑金」

<雙十一>
內地八月底通過「電商法」,監管網上銷售活動,明年一月一日實施,為消費者提供甚麼保障?對電商的經營又有甚麼影響?
記者:周少芳

<「黑金」>
所謂 「黑金」是指石油和黃金。雖然大市顯著反彈,但不明朗因素沒有消失。黃金是傳統避險工具,石油又往往會因政治前景不明而價格上升。是否可以用來避一避?
記者:余詩敏

Monday, November 5, 2018

2018-11-04 十月股市與後市/即食麵與消費降級

<十月股市與後市>
傳統「股災月」十月終於過去,但十一月似乎有更多不確定因素陸續在市場出現,包括美國中期選舉、聯儲局議息、十一月是否有脫歐特別會議以及中美貿易戰的發展。環球股市後市怎看?
記者:朱銘茵

<即食麵與消費降級>
有人說即食麵的銷量,可以是一個地方的經濟指標,賣得好反而代表經濟差,究竟有沒有理據?
記者:陳穎儀

Sunday, October 28, 2018

2018-10-28 潮糖果/「橋通後,買大灣區樓?」

<潮糖果>
十月三十一日是萬聖節,在這個西方節日中,糖果是主角之一。近年本港有不少糖果店開業,究竟賣糖這門生意可以有多大?
記者:鄧潔瑩

<「橋通後,買大灣區樓?」>
港珠澳大橋開通,一小時或一個半小時生活圈正式形成,香港人對買樓特別熱切,大橋通車後,是否回內地買樓好時機?
記者:余詩敏

Monday, October 22, 2018

2018-10-21 貿易戰與中國經濟/公秘昨日、今日、明日

<貿易戰與中國經濟>
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已經數月,似乎沒有改善的跡象。在環球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的香港廠商,有甚麼實質的部署?貿易戰對內地經濟已經造成了甚麼影響?
記者:周少芳

<公秘昨日、今日、明日>
「秘書」在坊間一直被塑造成「老闆近身打字員」之類的形象。其實任何在香港註冊的公司,都必須設有「公司秘書」的職位,這個行業的前景如何?
記者:余詩敏

Tuesday, October 16, 2018

2018-10-14 轉數快(二)/網紅即食麵店

<轉數快(二)>
這一集播出的時候,「轉數快」推出已有兩星期。金管局總裁說會改變香港零售支付的生態。中小型商戶、網店又會如何利用這個產品?支付系統,九月底推出,暫時支援個人對個人以及個人對商戶的支付。推出一個星期,使用情況如何?用家有甚麼意見和建議?
記者:朱銘茵

<網紅即食麵店>
最近內地年輕人流行光顧即食麵專門店。這些店舖提供不同品牌,不同口味的即食麵,這門生意怎樣做?
記者:陳穎儀

Sunday, October 7, 2018

2018-10-07 轉數快/千年富翁

<轉數快>
金管局的快速支付系統,九月底推出,暫時支援個人對個人以及個人對商戶的支付。推出一個星期,使用情況如何?用家有甚麼意見和建議?
記者:朱銘茵

<千年富翁>
「做個有錢人」可能是一些人的夢想,有外國研究列出過去一千年,五十位當時公認的「有錢人」,他們的致富歷程,可能都對大家有啟發性。
記者:周少芳

Saturday, October 6, 2018

2018-09-30 香港人交內地稅/第四季投資策略

<香港人交內地稅>
政府鼓勵港人到大灣區工作、創業和生活。但上個月底中央通過新稅法,任何人在內地住滿183天,就會被定義為「稅務居民」,需要申報全球收入,繳納個人所得稅,明年一月一日實施,對打算到內地退休、工作的港人有甚麼影響?
記者:周少芳

<第四季投資策略>
大起大跌的2018年已經過了三季,第四季有脫歐談判、美國中期選舉以及中美貿易戰的變化,投資市場相信又面對另一場風起雲湧。
記者:許健星

Monday, September 24, 2018

2018-09-23 中秋送禮/風災自保

<中秋送禮>
今年世界多個地方,都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,應節生果的收成可能都減少,賣生果或者做果籃生意的人,有甚麼辦法應付?
記者:陳穎儀

<風災自保>
剛過去的周末周日,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港。風暴中種種損失,家居保險和汽車保險是否都可賠償?若擔心窗戶設計會有爆窗危險,改動窗戶又涉及哪些成本?
記者:朱銘茵

Wednesday, September 19, 2018

2018-09-16 波動市下的強積金/千禧職人 : 造眼鏡

<波動市下的強積金>
近期金融市場持續波動,港股跌多過升,大家在供款的強積金都受到影響,有強積金顧問公司早前公布今年頭八個月,平均每個強積金帳戶,帳面虧蝕大約五千元,打工仔應如何為強積金保本增值?
記者:朱銘茵

<千禧職人 : 造眼鏡>
千禧世代(Millennial Generation)泛指出生於1981至2000年,年齡介乎18至35歲的就職者。有研究指出,目前千禧一代佔全球的勞動力約三成半。這一代職場、創業的生力軍,有何特色?
記者:周少芳

2018-09-09 STEM玩具/增加自願性供款

<STEM玩具>
近年各地政府都積極推動STEM教育,為學生在數碼世紀生存打好基礎,市面有一些STEM的教育玩具發售,市場前景怎樣?
記者:陳穎儀

<增加自願性供款>
財政司長指正研究把強積金自願性供款每年扣稅額總額調高。若扣稅額增至5萬元,目前累進稅率已達17%的人士,估計每年可少交8500元稅。其實在目前市況之下,哪些打工仔適合增加自願性供款?
記者:朱銘茵

Tuesday, September 4, 2018

2018-09-02 內房物管股/共享工作間國際熱浪嘉年華/零售科技

<國際熱浪嘉年華>
盛夏去到尾聲,相信大家都覺得夏天越來越熱,太熱固然很難受,但利好水果種植,有菠蘿園說今年大豐收。熱浪侵襲日韓及歐洲,多國都錄得破紀錄高溫,蔬菜等農作物失收,長遠亦會影響經濟。
記者:朱銘茵、余詩敏

<零售科技>
近日大家去大型連鎖店時,會發現多了自助收銀機,結帳付款都自行處理。這類自助收銀的無人店形式,是零售科技的一種,隨著科技發展,開始有更多形式應用在零售業,例如有公司研發把人工智能應用在時裝店,運作是怎樣呢?
記者:余詩敏

Monday, August 27, 2018

2018-08-26 內房物管股/共享工作間

<內房物管股>
近年不少內地房地產公司,把旗下的物業管理業務分拆上市,相關股份的股價今年以來升幅明顯。內地樓市暢旺,這類物業管理公司的收入持續增長,現金流穩定,除了收取管理費,他們亦積極開拓增值服務,增加收入,投資前景是怎樣?
記者:周少芳

<共享工作間>
香港租金高,連寫字樓租金亦使創業者感到難以負擔,共享工作間提供了多一個選擇。以往不少共享工作間位處傳統工業區,近年開始選址在核心商業區,租客亦由以往的初創公司,變成連大企業都選擇進駐。
記者:陳穎儀

Wednesday, August 22, 2018

2018-08-19 通脹一百萬/土耳其貨幣/散水餅

<通脹一百萬>
本港通脹率最新數字是百分之二點四,價格算是穩定。若果物價指數飆升至超級通脹的地步,對社會影響有多大?我們會以通脹率百分之一百萬的委內瑞拉為觀眾解釋。
記者:陳穎儀

<土耳其貨幣>
美國對土耳其實施貿易制裁,令土耳其貨幣大跌,對其他新興國家有沒有影響?
記者:朱銘茵

<散水餅>
最後一日上班,通常都會請同事吃西餅,俗稱派「散水餅」,近年更有越派越豪的趨勢,成為一個新商機。
記者:顏詩穎

Wednesday, August 15, 2018

2018-08-12 真假鑽石/貿易戰戰況/騰訊與FAANG

<真假鑽石>
合成鑽石市場近年漸漸冒起,以遠低於天然鑽石的價格作招徠。就連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都宣布推出合成鑽石,一卡售800美元起,真假鑽石市場前景如何?
記者:余詩敏

<貿易戰戰況>
報道最新中美貿易戰進展。
記者:周少芳

<騰訊與FAANG>
科網巨企近年一直給人「業務高增長、不會有盡頭」的感覺。股王騰訊最近跌穿250天線,是代表入市良機?還是光環不再?
記者:朱銘茵/周少芳

Sunday, August 5, 2018

2018-08-05 夏日冷飲/貿易戰下的人民幣

<夏日冷飲>
現在天氣這般熱,一面逛街、一面享用一杯冰凍的茶或果汁,對成人、小孩都是一種「小確幸」,飲品店在旺區開到成行成市,人龍不絕,憑甚麼?
記者:陳穎儀

<貿易戰下的人民幣>
自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,人民幣顯著受壓。人民幣是企穩、是貶值都是兩難。未來怎樣走?
記者:周少芳

Friday, August 3, 2018

2018-07-29 保險科技/公屋居屋前景

<保險科技>
保險一直以「以人為本、照顧家人需要」作為推廣業務重點。但資訊科技在節省成本方面,作用實在顯著,保險行業又如何平衡科技和人性化服務?
記者:朱銘茵

<公屋居屋前景>
「娥六招」公布至今已經一個月,新居屋折扣增加,對市場上的細價樓造成一定壓力,對近年熱炒的公屋、居屋的銷售有多大影響?
記者:許健星

2018-07-22 網醫爭霸戰/貿易戰第二周

<網醫爭霸戰>
內地經濟增長對醫療需求上升。根據2016數字全國有十四億人口,但只有320萬名持牌西醫,二千三百多間三級醫院。內地「看病難、看病貴」,近年出現了不同類型的網上醫療平台,商機有多大?
記者:黃子慢

<貿易戰第二周>
中美貿易戰上星期升級,但同時又有紓緩跡象。最新發展如何?
記者:周少芳

Wednesday, July 18, 2018

2018-07-15 淡妝濃抹/唇膏效應/「開戰第一周」

<淡妝濃抹>
本港女士喜歡到外地購買美妝用品,最近有著名的海外零售店來港,主打化妝和護膚品,不用女士們飛去海外買,生意前景如何?
記者:陳穎儀

<唇膏效應>
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,經濟分析師預期會減慢本港經濟增長。市場學有所謂「唇膏效應」,究竟唇膏銷售和貿易戰有甚麼關係?
記者:陳穎儀

<「開戰第一周」>
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,市場反應如何?
記者:周少芳

2018-07-08 年金/在「天堂」養老

<年金>
政府即將推出公營年金,相信會頗受市場歡迎。除了公營年金之外,私營年金可以如何配合退休的資產安排?
記者:許健星

<在「天堂」養老>
內地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明顯,杭州是退休熱點,當地無論是大發展商還是一般杭州人,都發展了一些有關長者住房的生意。
記者:黃子慢

Thursday, July 5, 2018

2018-07-01 空置稅/小米上市

<空置稅>
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六月底前,會就空置稅會給公眾一個交代,《財經透視》會為大家分析這個新稅項的效用。
記者:許健星

<小米上市>
首間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權的科技企業小米,雖然上市估值一再調低,但招股的市盈率仍然比股王騰訊更高。招股反應如何?對之後這類股份有何啟示。
記者:周少芳 / 朱銘茵

Wednesday, June 27, 2018

2018-06-24 下半年樓市/歐盟保私隱辣招/貿易戰招式

<下半年樓市>
上半年樓市持續熾熱,但面對息口向上,政府有意推出空置稅增加供應,未來六個月樓市會否稍為冷卻?
記者:許健星

<歐盟保私隱辣招>
五月底,歐盟實施一條「通用數據保障條例」,英文簡稱GDPR,這條被業內人士稱為「史上最辣」私隱條例,令我們這些普通網民多了一重保障,但對於哪些利用「大數據」賺錢的科企又有甚麼影響?
記者:周少芳 / 朱銘茵

<貿易戰招式>
中美貿戰白熱化,月中美國公布向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清單,中國隨即公布等值報復措施,特朗普又警告指有機會加碼,對環球經濟有多大影響?
記者:朱銘茵

Tuesday, June 19, 2018

2018-06-17 日本民宿新例/「紙」升不跌

<日本民宿新例>
日本是香港人旅遊熱點,近年更有人買日本樓經營民宿,當地有新例規管民宿經營,對香港投資者有幾大影響?
記者:陳穎儀

<「紙」升不跌>
「炒房炒股,不如炒紙」近年內地紙價不斷攀升,今年新年的淡季過後重拾升勢。內地傳媒報道,單單在五月首四日,全國三十多間紙廠同時加價,簡直是「一紙難求」,對各行各業有甚麼影響?
記者:余詩敏

2018-06-10 下半年買甚麼?/一個人的經濟

<下半年買甚麼?>
2018年轉眼過了近一半,上半年市況上上落落,下半年有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、美國加息步伐持續,料美元維持強勢,散戶下半年如何部署?
記者:黃子慢

<一個人的經濟>
全球人口面對「高齡化」、「少子化」以及「網絡化」的因素下,一個人生活將會是各個年齡層都會面對的生活模式。「一人經濟」在香港和世界各地又衍生了甚麼商機?
記者:楊千瑩

Sunday, June 3, 2018

2018-06-03 人臉辨識應用/再按樓買樓

<人臉辨識應用>
人臉辨識技術以往是科幻小說的主角之一。現在開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。根據一間研究公司的報告指出,全球人臉辨識市場的產值,預期由2017年的40.5億美元,增長至2020年的77.6億美元。在應用方面除了可以用來為手機解鎖,也可以用來做保安監控以及零售商店人流分析。
記者:朱銘茵

<再按樓買樓>
樓價狂升,年輕一代上車難,坊間流行「買樓靠父幹」這句話。若果已退休的父母,把供滿的單位重新按揭,以提供資金給孩子買樓?有甚麼風險?
記者:許健星

Monday, May 28, 2018

2018-05-27 大灣區指數/買得有品味

<大灣區指數>
粵港澳大灣區是本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,相關產品陸續在市場上出現。恒生指數公司近日亦推出恒生滬深港通大灣區綜合指數,以配合市場發展,對相關股份會有多大刺激作用?那類股份值得看好?
記者:朱銘茵

<買得有品味>
香港人追求優質的生活享受,要食得好、著得好的同時,又要追求「性價比」高。為滿足這種心態,市場上出現一些優惠平台,好像名牌特賣場,「買一送一優惠」平台等等,他們是如何營運?
記者:楊千瑩

Saturday, May 26, 2018

2018-05-20 服務式住宅/買樓不知管理費

<服務式住宅>
本港樓價和租金月月創新高,以中下價市場為目標的服務式住宅數目增加。經營者租用物業再加上家居服務、外判會所服務等,提升租值。這盤生意需求如何?
記者:余詩敏

<買樓不知管理費>
新盤開賣時,能夠有機會揀樓,管理費是多少未必是準業主所留意的。而且一手樓銷售條例實施之後,大部分發展商都沒有把管理費列明在售樓書上,只是由發展商或地產代理口頭提供,因此出現一些爭拗。買樓不知管理費究竟影響有多大?
記者:黃子慢

Thursday, May 17, 2018

2018-05-13 小米來上市/做定期

<小米來上市>
港交所上市規則改革正式實施不足四天,已有首間「新經濟」企業,急不及待以同股不同權形式申請在港上市。小米是內地著名手機品牌,專攻中、下價手機市場,也有互聯網和零售業務,投資價值如何?
記者:周少芳

<做定期>
低息環境持續數年,定期存款因此不是一個受注意的投資選擇。但隨著利率趨勢向上,近期銀行提供的定期存款息口開始上升。對「食息一族」是否吸引?
記者:許健星

Tuesday, May 8, 2018

2018-05-06 「營得喜」/還要買科技股嗎?

<「營得喜」>
天氣雖然開始轉熱,但露營活動仍然有不少捧場客,市場近年推出很多新設計的露營用品,而露營相關生意同樣加,這些生意如何做呢?
記者 : 楊千瑩

<還要買科技股嗎? >
由中興被美國制裁開始,科技股成為貿易戰下的風眼,內地科技股、手機設備股及軟件股全部受牽連。事實上,恒生資訊科技業指數(HSCITT),包括科技器材、軟件、半導體企業,今年至今下跌約百分之七,表現落後大市。今次是科技股轉勢,還是調整?
記者 : 朱銘茵

2018-04-29 科技戰/港交所新動向

<科技戰>
中美貿易糾紛的戰場,近日轉移到科技行業上。美國商務部禁止出售零件及技術給內地大型電訊企業中興通訊。更有報告點名指內地一些巨型科企,包括華為、聯想、中興等從事間諜活動,事態將會如何發展?
記者:周少芳

<港交所新動向>
人行行長易綱月初公布,將滬、深港通雙向每日額度擴容四倍。五月一日實施,證券行有甚麼準備?另外「同股不同權加新經濟企業上市」諮詢報告公布,並決定在四月底接受新股申請,對香港股市長遠有甚麼影響?
記者:黃子慢

Sunday, April 22, 2018

2018-04-22 「劏場」自救/港匯與美元

<「劏場」自救>
物業市場暢旺,資金不多的投資者,可能會投資商場舖位,不過若果商場人流不足,又會影響回報,投資這類舖位要注意甚麼?
記者:許健星

<港匯與美元>
美國進入加息周期,加上地緣政治因素都令美元在第二季稍為企穩。究竟未來幾個月美元走勢如何?港美息差擴闊,近日港匯偏弱,對後市有何啟示?
記者:余詩敏

Sunday, April 15, 2018

2018-04-15 精神健康保險/藝術「錢」途

<精神健康保險>
政府明年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,將包括精神科住院保障。目前市場上有關精神病及情緒病保險較為少見,這類產品涵蓋哪些範圍?消費者怎樣選擇?
記者:朱銘茵

<藝術「錢」途>
在一間國際性拍賣行的春季展售活動之中,有一系列是財經名人畫像以及不同地區的紙幣。拍賣會還有其他拍品,今年成績更是拍賣行歷來次高。
記者:楊千瑩

Tuesday, April 10, 2018

2018-04-08 電單車生意/虛擬銀行

<電單車生意>
本港養私家車成本高昂,近年多了人轉為考慮無論車位、保險、牌費、油費等成本都較為相宜的電單車,作日常代步或優閒駕駛用途。過去五年,本港電單車總登記數字上升近三成,為業界帶來甚麼商機?
記者:余詩敏

<虛擬銀行>
金管局早前就更新《虛擬銀行的認可》指引作公眾諮詢,當中主要改變為容許科技公司申請虛擬銀行牌照,及要求持牌人不應設最低戶口結餘等。新指引對有意申請成為虛擬銀行的機構、個人及中小企客戶有甚麼影響?
記者:黃子慢

Monday, April 2, 2018

2018-03-25 加快加息?/二維碼支付

<加快加息?>
新任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首次主持3月份議息會議,一如市場預期加息四分之一厘。市場焦點落在今年餘下時間的加息步伐會否加快,美元及其他主要貨幣未來走勢如何?
記者:余詩敏

<二維碼支付>
電子支付似乎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,其中「二維碼支付」是不少公司選用之電子支付平台,甚至信用咭公司亦相繼發展相關系統。不過,安全問題一直是推行電子支付的最大障礙。究竟信用咭公司等為何要發展二維碼支付?消費者使用二維碼支付又須注意甚麼?
記者:黃子慢

2018-04-01 首季IPO/大灣區產品

<首季IPO>
今年第一季尚未完結,已經有超過六十隻新股上市,是近年少見的熱鬧情況。當中不少是本地公司,而且招股反應熱烈,不乏過千倍,甚至超過六千倍的認購。這些新股為甚麼很受追捧?與之前的新股熱潮有何分別?上市後的股價又能否持續造好呢?
記者:陳穎儀

<大灣區產品>
發展大灣區是國策大方向,本港一些中資企業已經把握機會,推出相關的產品及服務,有銀行推出信用卡可以直接拍卡支付內地交通費,亦有電訊公司推出香港連大灣區的月費計劃,市場反應是怎樣呢?
記者:楊千瑩

Sunday, March 18, 2018

2018-03-18 貿易戰開打?/租傢俬

<貿易戰開打?>
美國落實向進口鋼鐵及鋁產品,分別徵收百分之25及百分之10的關稅,惹來多國強烈抗議,並聲言將採取報復措施。雖然部分國家如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可暫時獲得豁免,但市場擔心這只是開始,全球貿易戰一觸即發,對環球經濟以至投資市場有多大影響?
記者:朱銘茵

<租傢俬>
香港樓價高企,相信不少人也會選擇暫時先租樓住。不過,租樓有可能每隔一段時便需要搬遷,當中可能涉及大量傢俬,如何處理也叫人相當頭痛。有傢俬商戶便推出租傢俬服務迎合市場。
記者:楊千瑩 / 簡淑儀

Sunday, March 11, 2018

2018-03-11 「升呢」做環保/「同股不同權」入直路?

<「升呢」做環保>
環保是社會大趨勢,可是即棄產品目前仍被廣泛使用。為順應環保潮流,有專門生產即棄產品的公司便推出一些環保的即棄產品。市場對相關產品需求有多大?在推銷這些產品時,又有甚麼困難?
記者:陳穎儀

<「同股不同權」入直路?>
港交所上月刊發諮詢文件,就拓寬現行上市渠道、便利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展開諮詢,徵詢公眾意見,為期一個月。諮詢文件為同股不同權、以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,擬定在港上市條件,業界有何意見?建議對投資者的保障又是否足夠?
記者:黃子慢

Sunday, March 4, 2018

2018-03-04 單車生意/還有一年要退休

<單車生意>
農曆年過後,天氣慢慢開始回暖,頗適合進行戶外活動,例如踏單車。市場上有一些專門教人踏單車的課程,原來生意都不錯。有人更因應香港居住環境小,開設倉庫專讓人放置單車。
記者:余詩敏

<還有一年要退休>
根據規定,在職者年滿65歲,就可以拿取自己多年來累積的強積金,當中可以一次過提取,分階段提取,甚至保留資金在強積金戶口繼續投資。即將退休的人士,該如何善用那筆資金?近月投資市場波動,他們又應如何調整強積金的投資組合?
記者:楊千瑩

Sunday, February 25, 2018

2018-02-25 銀行業績2017/好戲連「場」

<銀行業績2017>
滙豐控股及恒生銀行在農曆年假後公布全年業績,兩份成績表表現迴異,滙控受美國稅改影響,稅前盈利增長遜於市場預期,而恒生銀行的純利較預期好。近來滙控是北水熱捧股份,從這份成績表來看,滙控的前景能否看高一線?
記者:黃子慢

<好戲連「場」>
隨著家庭式影院發展,以及「土地問題」,本港戲院數目從80年代的120多間,減至近年約50間,不過近兩年電影院數目止跌回升,今年再有七間新戲院開幕,裝潢各有風格。院商如何突圍而出?
記者:許健星

Thursday, February 22, 2018

2018-02-18 幾個狗年/狗年講狗股

<幾個狗年>
傳統有說「自來貓窮,自來狗富」,這個吉利象徵能否在狗年為投資者帶來財富呢?我們回顧對上三個狗年,在股市、樓市、金市及人民幣的表現。原來2006年及1994年都處於加息期,現在加息期也剛開始,對投資者有否參考價值?
記者:陳穎儀

<狗年講狗股>
農曆狗年,在投資市場也有應節的投資理論,名叫「狗股投資理論」,來自九一年美國一位基金經理提出,挑選十隻股息率最高的道指成分股,持貨一年,理論上一年後的表現會跑贏大市,這個理論是否可取呢?
記者:楊千瑩

Sunday, February 11, 2018

2018-02-11 調整或熊市/買A股迎入摩

<調整或熊市>
美股在星期一爆發小股災,大跌超過一千一百點,拖累港股亦跟隨大瀉,之後走勢波動如坐過山車一樣。市場擔心美國經濟好,加息步伐加快,加上美債上升。現在港股是調整,抑或牛市已經完結?
記者:許健星

<買A股迎入摩>
今年六月一日,內地A股會正式加入MSC新興市場指數及MSCI全球指數,第一階段把222隻A股納入指數,約佔指數0.73%的權重。有大行估計,有過百億美元的資金會流入A股,有短暫利好作用,投資者應該怎樣部署?
記者:余詩敏

Sunday, February 4, 2018

2018-02-04 綠色債券/減塑生活

<綠色債券>
債券可能大家都很熟悉,其實市場有一類叫「綠色債券」,除了如一般債券派發固定利息,到期歸還本金外,發債機構是政府或企業,他們會把投資計畫對環境生態造成的衝擊納入評估。施政報告建議政府在下財政年度發行綠色債券,市場現況是怎樣?
記者:黃子慢

<減塑生活>
現時大家越來越注重環保,近年更開始講減塑生活,即是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產品。有公司更專門做「走塑」產品生意,例如生產不銹鋼飲管,亦有把咖啡渣再造成花盤等,市場發展是怎樣呢?
記者:陳穎儀

Sunday, January 28, 2018

2018-01-28 「黑客」學院/航空股起飛?

<「黑客」學院>
現在網絡攻擊事件越來越多,聽到「黑客」二字,大家可能會有點怕。不過,其實有不少企業會僱用俗稱「白帽黑客」,攻擊自家電腦系統,以找出保安漏洞及進行安全審查,市場對相關人才大有需求。
記者:朱銘茵

<航空股起飛?>
恒指屢創歷史新高,多隻股份升至近年高位,航空股亦不例外。內地三大航空股自上月起強勢起飛,打破過去兩年的橫行格局。在國策扶持及人民幣匯價上升等利好因素下,航空股後市是否仍值得看好?
記者:楊千瑩

Sunday, January 21, 2018

2018-01-21 嫁娶之喜/突破歷史高位

<嫁娶之喜>
婚嫁市場一向競爭激烈,如何在芸芸對手之中突圍而出,商戶都絞盡腦汁。近年不少新人都喜歡訂製個人化產品,有本港商戶就看準商機,推出度身訂造服務,部分更配合科技的運用,令產品與別不同。
記者:余詩敏

<突破歷史高位>
港股在2018年氣勢如虹,首日收市已重上三萬點水平,其後更創下連升14個交易日的最長升浪。雖然指數一度回調,但隨即又發力再衝,並創下歷史高位。在企業盈利改善,以及「北水」持續流入下,後市是否可繼續看好?
記者:黃子慢

Sunday, January 14, 2018

2018-01-14 「微」生意/一年之計在月供

<「微」生意>
香港「土地問題」嚴重,如果家裏想放置一些較大型的擺設或者植物盆栽,也並非人人「負擔」得起。近年本港甚至台灣,出現了一些「微細」並有主題特色的產品出現,市場對這類產品的接受程度有多高?
記者:楊千瑩

<一年之計在月供>
踏入2018年,港股再創十年高位,多隻股份相繼破頂,追價入市成本不輕。尤其剛踏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,由於工資有限,可用作投資的資金往往只有數百至幾千元。不過,市面上亦有一些月供投資產品可供選擇,同時可減低高位入市的風險。
記者:陳穎儀

Monday, January 8, 2018

2018-01-07 2018投資展望

送走了股市及樓價齊升的2017年,新一年市場看好港股,在企業盈利及北水帶動,恒生指數有力再上升至高位。去年大升的科網股,今年會否仍是焦點?加息期下,銀行股能否看高一線?美國落實稅改,影響美元資產流動及企業盈利,是否利好美股?今年是否要投資比特幣,不同財金人士各有看法。

聯儲局已預告明年加息三次,可能引發資金流出本地物業市場,今年樓價是否還會再創新高?今年的投資策略要如何部署呢?
記者:余詩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