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29, 2014

2014-04-27 Call車Apps/沽內銀

<Call車Apps>
在智能裝置流行的年代,生活上任何資訊,不只可在網絡找到,更可以透過應用程式完成。

香港每日有一百萬人次乘坐的士,而平均每程約數十元,交易金額不少。近月在香港市場,出現不少「召喚的士應用程式」,有來自巴西的「過江龍」公司,亦有本地年輕創業公司。這些程式暫時都是供人免費使用,究竟收入模式如何?業務能否維持?
記者:朱銘茵

<沽內銀>
自從2005年年底建設銀行在港上市之後,現時本地已有十三間內地銀行在港掛牌。八年多來內銀股曾經為不少投資者賺過錢,而且整體來講,多年盈利增長都不錯,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。不過隨著內地利率市場化,加上互聯網金融蓄勢待發,內銀股前景平平。現時是時候沽售持有的內銀股嗎?
記者:許美蓮

Sunday, April 20, 2014

2014-04-20 沽內房?/新能源車

<沽內房?>
這個星期內地會公布,七十個大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月度報告,對現時樓市整體表現會有所啟示。內地資金趨緊環境、限購令又實施了一段時間,加上經濟增長有放慢趨勢,樓市大抵已冷卻下來。尤其二、三線城市樓淡靜,市場不斷傳出當地政府暫停限購令,而且這些城市估值接近2008年及2011年最低水平。

但剛公布業績的內房股表現不錯,近期舊經濟股份輪流炒上,股價也回升不少。究竟投資者應該持有內房股?還是沽售內房股?
記者:許美蓮

<新能源車>
政府在四月一日實施環保車新例,提高燃料效率。合乎新例享有減稅優惠資格的車款,將由現時58款減至23款,其中只有2款歐洲車,奧迪和保時捷,其餘都是日本車。

各大汽車代理如何應付這個新要求?將來引入的車款會有甚麼不同?同樣是環保車,電能車仍然享有免稅優惠,在香港的前景如何?
記者:李明娜

Monday, April 14, 2014

2014-04-13 雙向直通車/「抽水」潮/吉舖多了

<雙向直通車>
總理李克強公布滬港股市「互聯互通」,在一定限制之下,香港投資者可以買賣上海A股,而內地投資者又可以參與本港股市。消息一出,令港股當日成交立刻過千億,究竟這個措施,對兩地股市發展有甚麼作用?
記者:蔡曉澄

<「抽水」潮>
環球息口預期只升不跌,企業在息口上升前儘量套現,增加手上廉價資金。以往大市往往臨近見頂才出現供股、集資潮不同,目前市況不明之下,近期仍有多間上市公司有集資活動。分析員更指這個潮流仍會繼續。若持有的股份公司「抽水」,投資者可以怎辦?
記者:許明麗

<吉舖多了>
近期不少旺區都出現「吉舖」,而中環及銅鑼灣個別租金錄得百分之二至三跌幅,二線街舖更有跌約半成。究竟舖租是否已進入下跌軌?業內人士指,內地人流行網購名牌或直接到外買名牌限量版,蜂湧來港掃貨未來會顯著減少,營業額未來難以支持高租金。不過,由於不少業主仍有實力,因此暫時不願減租,拉鋸情況預期仍會繼續一段時間。
記者:蔡曉澄

Monday, April 7, 2014

2014-04-06 第二季樓市/體育旅遊

<第二季樓市>
美國加息時間表漸漸明確,本地新盤又相繼劈價促銷,二手樓業主開始願意減價,來自新增土地供應的單位今年陸續推出,市場對今年樓價走勢變得悲觀,有人甚至預期樓價會下跌兩成。究竟今年甚麼時候是入市時機?
記者:許健星

<體育旅遊>
三月底的國際七人欖球賽,是每年一度體育盛事,吸引二萬名旅客,人均消費超過一萬元,旅遊收益達2.8億港元。除了吸引運動愛好者遠道來欣賞之外,由於活動可能持續數天,也有商業贊助,所以也是商業聯繫的好時機。因此不少地區都致力推動體育旅遊。究竟如何擴大體育旅遊的收益?如何吸引更多相關活動來港舉行?
記者:朱銘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