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December 22, 2013

2013-12-22 教我買平機票/聖誕送你朱古力

<教我買平機票>
網絡購買機票、酒店方便又多選擇。市面上有不少"travel hacking"網站,可以幫你「慳上加慳」。這些網站,專門發掘各大航空公司的票價優惠及漏洞,然後把建議在網站及群組提供。有些是個人喜好,有些則是以流量,吸引廣告以及推介文章維持。

另外市場也有不少中介網站,可供訂購機票,一般會網羅大量航線和酒店的旅遊,選擇比傳統旅行社多,所有價目非常透明,而且他們反應夠快,航空公司或酒店一有任何優惠,很快可上架,消費者可以立刻訂購,與傳統旅行社還要一至兩天,才能發出銷售單張,快捷得多。

但根據消委會數字,這些網站也接獲不少投訴。消費者如何自保?
記者:朱銘茵/周少芳

<聖誕送你朱古力>
今年以來朱古力原材料可可豆,因西非天氣乾旱而收成減少,加上歐美經濟復蘇,令當地消費者對優質朱古力需求上漲,至今已上升兩成。

但節日臨近,朱古力仍是一種豐儉由人的禮物。商人各出奇謀,有朱古力聖誕大餐、也有DIY朱古力班,讓客人製造獨一無二的聖誕禮物。
記者:蔡曉澄

Monday, December 16, 2013

2013-12-15 孤兒單/阿里

<孤兒單>
最近,有保險公司宣布,將於今年底結束,直屬保險代理人提供人壽保險產品及服務,七百六十名代理人受影響,有估計指,十六萬客戶持有的保單,將成為「孤兒單」。一般人購買保險,都是想為「未知之數」購買一份保障,而保險代理人在當中,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不少客戶都是透過保險代理人向保險公司索償及查詢。但行業競爭激烈,轉職情況頻繁,一旦遇上保險代理人離職,保單變成「孤兒單」後,客戶應該如何處理?最近,有公司開始放棄透過保險代理人銷售人壽產品,未來保險代理人還有甚麼存在價值?
記者:周少芳

<阿里>
全國最大的網絡企業,阿里巴巴尋求在香港上市。不過卻提出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。反對者指其霸道,把企業置於監管之上,由於香港沒有集體訴訟機制,未能以此制衡企業管理層的權力,也罔顧小投資者利益,因此不能開先例。

不過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指,香港股票市場,是時候反思一下,面對新經濟不斷發展,這類公司的監管和制衡,是否沿用舊經濟的模式便可?而金融發展局的報告也同樣點出, 為了迎接新經濟帶來的機遇,一些監管內容,應該要檢討一下。

兩者誰是?誰非?
記者:許美蓮

Sunday, December 8, 2013

2013-12-08 學習環保/比特幣泡沫?

<學習環保>
根據環境局的「香港資源循環藍圖」,我們平均每天製造1.27公斤都市固體廢物。不過本地的環保工業並不發達,未有好好利用,既可以減廢又可以賺錢的機會。其實很多發達國家的環保工廠都發展得很有聲有色,而且是高增值行業,也切合資源再用的大趨勢。

這一集,我們訪問了一家代理日本社區焚化爐的公司,這焚化爐可處理家居垃圾及廚餘,而且過程乾淨,香港一些屋苑都曾查詢。另一間是來自德國的公司,是全球十大環保企業之一。廚餘十分難處理,這公司利用科技,把廚餘變成綠色煤炭。至於香港的同事也著力向高增值方面進發。
記者:李明娜

<比特幣泡沫?>
2009年有一種虛擬貨幣面世,名字叫「比特幣」Bitcoin,這種虛擬貨幣由1比特幣兌0.03美元,飊升至十一月底超過1200美元,上升超過四萬倍! 多國都有商戶接受這種虛擬貨幣為支付媒介,而且網絡使用者之間的互相買賣,也令其價格暴漲。

不過這種虛擬貨幣背景神秘,並沒有任何機構負責監管,也沒有政府或中央銀行支持貨幣價值。中國人民銀行剛剛發出通知,明確指出它不是真正貨幣,禁止金融及支付機構參與比特幣的相關業務,而且投資、使用都涉及風險,但暫時並不禁止用戶作私人交易工具。比特幣匯價應聲下挫。「比特幣現象」是否一個泡沫?
記者:許明麗

Monday, December 2, 2013

2013-12-01 環球買樓/綠色工廠

<環球買樓>
自從政府推出樓市「辣招」後,地產經紀增加引入海外樓盤,而不少投資者也轉戰海外物業。

我們若以六百萬港元左右計算,看看在環球市場買樓有什麼選擇。稅項較少、出租較易、社會穩定、法制完善等也是我們考慮因素。

傳統的熱門選擇英國、美國,金融海嘯前後樓價大跌。但在環球量化寬鬆之後,樓價近兩年已經回穩,甚至顯著向上。而東南亞國家如泰國、馬來西亞等,對港人來講,樓價仍吸引,但「隔山買樓」,有甚麼要注意??
記者:朱銘茵

<綠色工廠>
內地製造業成本持續上升,不少廠商把生產基地遷移至東南亞。其中有把生產線搬去柬埔寨。當地的投資環境如何? 不過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及成衣出口地,內地紡織及服裝製品的出口價值,佔全球出口約三成半,但工業所產生的污水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,近年,內地積極推行環保政策、提供補貼等,鼓勵在地的工廠企業升級轉型做環保工廠。

另外,除了歐美地區不斷擴大環境認證的準則,提升產品進口的要求外,有不少國際大型品牌,都開始建立自己的環保目標,並要求旗下的供應商作出配合,所以工廠轉型作環保生產,這將成為廠商未來提升競爭力、爭取更多訂單的重要籌碼。
記者:周少芳